最近听到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操作。某服务商神秘兮兮地告诉我,他们研发了一种“新业务”,问我要不要试试。
我一脸疑惑:还能有什么新玩法?结果一听,真是闻所未闻——居然可以让竞争对手的广告直接消失!
原理其实很简单。比如你在抢 pet toys 的广告位,出价再高都不稳。
他们会用大量买家账号去投诉广告:先点 Sponsored,再点 Leave ad feedback
勾选后提交
测试结果显示,投诉次数过多后,对手广告就不再展示了。听完我整个人都懵了,这波操作,简直就是“暗黑玩法”。
除了广告投诉,还有不少常见的恶搞手段:
丢差评:批量购买或雇佣水军,在短时间内刷一堆低星差评,直接打击产品转化率和搜索排名。恶意下单:疯狂下单再取消,导致库存周转困难,还白白浪费物流和广告预算。恶意投诉:直接举报竞争对手产品涉嫌知识产权侵权、假货等,让链接面临下架风险。恶意点击广告:用大量账号反复点击对手PPC广告,耗尽广告预算,ROI瞬间崩盘。恶意跟卖:上架低质或假冒产品挂在对手listing下,引来差评和买家投诉。添加敏感词:尤其是跨站点的敏感词,比如 成人、杀虫剂,一旦被识别,轻则下架,重则账号受罚。
这些手段看似“聪明”,实则就是恶性竞争,一旦被亚马逊发现,必然面临严厉处罚。卖家们除了自查,也要多关注后台异常数据,防止被人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