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变化意味着外资电商企业将不再仅限于作为中介平台收取服务费,而是能够通过新的合规渠道开展出口业务。
长期以来,印度法律禁止外资电商企业直接向国内外消费者销售商品,只允许其作为撮合买卖的市场平台,这一政策也成为印度与美国在经贸谈判中的争议点。亚马逊一直在游说印度政府,希望能放宽出口相关规则,而此次新提案的推出,恰逢印度与美国就一项长期搁置的贸易协议进行谈判之际,因而备受关注。
根据印度对外贸易总局的10页提案文件,印度仅有不足10%的中小企业参与全球电商出口,主要受制于复杂的文件处理和合规要求。
提案提出将引入“第三方出口实体”的模式,即由一个与电商平台相关的专门出口机构负责履行合规手续,从而简化流程。
文件还明确,放宽的政策仅适用于出口业务,一旦发现违规将面临高额罚款及刑事责任。该模式计划先以试点形式推行,再根据评估情况逐步扩大。
这一方案获得了亚马逊的积极回应。亚马逊曾表示,自2015年以来,公司已帮助印度卖家实现累计130亿美元的出口额,并计划到2030年将这一数字提升至800亿美元。亚马逊认为,放宽出口限制有助于更多印度卖家进入全球市场,提升出口规模。
然而,该提案也遭遇来自印度传统零售商团体的反对。印度商人联合会认为,跨国电商的资金和规模优势可能对小型零售商形成冲击,并担忧政策会被外资企业滥用,进一步控制供应链。而且这种模式可能导致监管难度增加,难以判断商品是否真正用于出口,而不是流入国内市场。
此次政府拟议的出口新规能否推动中小企业更好地参与跨境电商,同时平衡外资企业与本土零售商的利益,仍有待观察。该提案目前需要获得印度内阁的批准,才能正式实施。
